2014年农村信用社考试:金融知识基础概念
来源:广西考德上时间:2013-12-16
21.【社会信用体系】社会信用体系是在一国(或地区)范围内,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为形成和维护良好的社会信用秩序,由一系列与之有关的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的法律法规、规则、制度规范、组织形式、运作工具、技术手段和运作方式而构成的综合系统。 社会信用体系是一种社会机制,它以道德为支撑、产权为基础、法律为保障。它通过对失信行为的有效防范和惩戒,保证经济活动的正常秩序。社会信用体系包括企业信用、个人信用和公共信用(主要指政府行政和司法公信力)等内容,企业信用是重点,个人信用是基础,政府起推动和表率作用。
22.【金融监管】金融监管是指金融监管当局依据国家法律、法规的授权对整个金融业实施的监督管理。
金融监管体制是指金融监管职责和权力分配的方式和组织制度,又包括集中监管体制和分业监管体制。我国现行的金融监管体制属于分业监管体制。监管主体由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组成,三个监管部门各司其职,分工合作,共同承担金融业的监管职责。
23.【金融风险】有人将金融风险与不确定性相联系,认为某种金融活动或金融产品的风险由其收益的不确定性来决定;也有人把金融风险与可能带来的不良后果相联系,认为某种金融产品或金融活动的风险既应当与不确定性相联系,又应当与相应的不良后果相联系,认为只有这种不确定性可能给投资者带来损失时才构成金融风险。因此,一般认为,金融风险应当是经济主体在从事资金流通过程中遭受资产或收入损失的可能性。金融风险的形式众多,涉及的范围广泛,分类方法不一,如按风险的大小,金融风险可以划分为三个层次。①微观金融风险:指金融机构在运营过程中发生资产或收入损失的可能性;②一般性金融风险:指金融机构内部某一特定行业存在或面临的风险。③宏观金融风险:指整个金融业存在或面临的系统风险。这三个层次的风险是互为导火线的关系。任何一个层次的风险都可能导致高层次或低层次的风险。如不增强有力的风险防范,最终将危及整个金融体系的安全,危及国民经济的安全运行,乃至危及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
24.【政策性业务】为了执行或帮助国家的有关政策的执行而开展的业务。
25.【中长期贷款】贷款业务按发放贷款的期限划分为短期贷款和中长期贷款,短期贷款是指贷款期限在1年以内(含1年)的贷款;中长期贷款是指贷款期限在1年以上的贷款。
26.【重组、回购、托管、置换】
重组是指对企业的生产力诸要素进行分拆、整合以及内部优化组合的过程,其又可以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按照现代生产力理论,生产力各要素是指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生产管理和科学技术等,所以广义的重组的主要内容包括业务重组、资产重组、债务重组、职员重组和管理制度重组。狭义的重组是指企业的资产重组。
回购是由借贷双方签定协议,规定借款方通过向贷款方暂时售出一笔特定的金融资产而换取相应的即时可用资金,并承诺在一定期限后按预定价格购回这笔金融资产的安排。
企业托管即企业的委托经营管理,是指企业资产所有者根据一定的法律,将企业全部或部分资产的经营权、收益权和处置权等以契约的形式,在一定条件和期限内,委托给具有较强管理能力并能承担经营风险的法人或自然人去运作,以实现契约规定的委托经营目标。
资产置换作为整合型资产重组,是一种重要的资本运作形式,在我国资本市场实际运作中已广泛运用,但对资产置换没有统一的提法。通常认为是企业为了使资产处于最佳配置状态、获取最大收益或出于其他目的,将控制的资产与其他企业的资产进行交换的一种交易行为。
27.【社区银行】所谓社区银行,是指在一定地区的社区范围内依法设立、按照市场化原则运营、主要服务于中小企业和个人客户的中小银行。
28.【小额信贷组织】小额信贷组织是指专门针对中低收入群体提供小额度信贷服务的商业机构或民间团体。 按照业务经营的特点,小额信贷组织一般分两类:商业性小额信贷组织和福利性小额信贷组织,也称为制度主义小额信贷组织和福利主义小额信贷组织。
29.【非银行金融机构】非银行金融机构是指未冠以“银行”名称,主要经营信托投资、融资租赁、证券承销与经纪、保险等各种非银行性金融业务的金融机构,一般认为,非银行金融机构包括合作性金融机构、信托投资机构、证券经营机构、财务公司、保险公司和融资租赁公司等。
30.【融资租赁公司】融资租赁公司是根据承租人对租赁物的选择,出资购买租赁物交给承租人使用收取租金的租赁物购置、投资和租赁资产管理的投资机构。